理论智库丨推动家政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满足日益增长的家政服务需求

导读

图片

家政服务业,关系千万家庭育儿养老的民生福祉,亦关乎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国之大计。
  2013年11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家政服务大有可为,要坚持诚信为本,提高职业化水平,做到与人方便、自己方便”。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进一步促进家政服务业发展提供了基本遵循,注入了强大动力,指明了发展方向。
  如何推动家政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满足日益增长的家政服务需求?湖南日报《理论·智库》特约请专家学者建言献策。
图片

启蒙家政意识 深入推进家庭劳动教育

莫文斌
  从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到今年5月教育部发布《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新时代如何开展劳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目标更明确、任务更具体、措施更有力。深入推进中小学生劳动教育、完善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教育体系,必须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协同作用,在义务教育阶段开展以家庭生活技能为主的家庭劳动教育。
  明确“价值观+劳动素养”家庭劳动教育培养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健康向上的民族,就应该鼓励劳动、鼓励就业、鼓励靠自己的努力养活家庭,服务社会,贡献国家。”激发中小学生主动劳动的意愿,鼓励他们完成力所能及的家庭劳动,养成自觉承担家庭劳动的习惯,是家庭劳动教育的核心,也能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厚植根基。
  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培育积极向上的劳动精神,让学生具有必备的劳动技能,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把握好新时代劳动教育目标任务,必须引导中小学生树立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等正确的劳动价值观,摒弃不劳而获、虚荣攀比等错误思想;必须提高中小学生的家庭劳动素养,增强其生活自理能力和独立生活能力,养成吃苦耐劳的优秀品格和热爱劳动的良好习惯。
  劳动价值观的教育与劳动素养的培养,二者缺一不可。只讲劳动价值观,难免流于形式、止于空谈;只重视知识技能,习惯难以养成、效果难以持续。唯有引导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劳动的目的和价值,从行动上提高劳动的素质和能力,方能有效引导学生从小注重劳动习惯的养成,并在循序渐进中加强劳动技能的运用,真正提高劳动教育的实效。
  构建“基础必修+特色选修”家庭劳动教育课程内容体系
  日前公布的《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规定将劳动、信息科技及其所占课时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独立出来,并对劳动教育教学内容作出具体要求,细化为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三个方面十项任务。其中家庭日常生活劳动包括“清洁与卫生、整理与收纳、烹饪与营养、家用器具使用与维护”等,意味着各学校必须对家庭劳动教育做出更明确的课程内容统筹规划和安排。
  激发学生参与家庭劳动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离不开多元融合、开放共享、特色发展、适应个性的课程体系。课程设置方面,在必修课的基础上,可适当增加特色选修课程,通过兴趣小组、比赛活动等形式选修,如动植物养护、茶艺、插花等家庭休闲类劳动;病人、老年人、孕产妇等特殊人群照顾类劳动;手工刺绣、编织等传统文化类劳动等。同时根据各学段特点,从小学到中学,根据不同学龄,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的原则,设置相应的家庭劳动内容,有步骤有计划地实施家庭劳动教育。
  培养“专职+兼职”家庭劳动教育师资团队
  教师是劳动教育课程实施的关键。目前,劳动教育的全面实施尚处于起步阶段,存在着缺少劳动教育专业师资、教师素养难以满足需要、考核激励机制不健全等问题。着力提升劳动教育支撑保障能力,必须多举措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的家庭劳动教育师资团队。在当前专业师资紧缺的情况下,既需要加强专业劳动教育师资培养,也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家政学专业师资,对劳动教育师资进行补充。
  家政学教学内容涉及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与家庭劳动教育内容关联度较高。一方面,可以通过家政学教师“实岗锻炼”与学生“实习实践”的形式,丰富中小学家庭劳动教育课堂;另一方面,可邀请家政职业培训讲师到学校开展家庭烹饪技艺、保洁、衣物收纳等劳动实践指导,探索建立劳动教育教师特聘常态化机制,提升家庭劳动教育实践教学质量,满足家庭劳动教育师资需求。
  构建“学校+家庭”的家庭劳动教育协同育人机制
  有效实施家庭劳动教育,学校的主导作用至关重要。学校劳动教育具有系统性优势,按课时要求设置劳动课程,构建健全的课程体系,有利于劳动教育的高效开展,加强学生对劳动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利用实训室、校外劳动实践基地等资源,开展家庭劳动实践教学,则能够丰富家庭劳动教育形式,在潜移默化中于学生心中播下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的种子。
  家庭是劳动教育的主阵地,学校教育所形成的劳动价值观往往在日常家庭劳动中才能得以体现,所学习的家庭劳动技能在家庭中才能运用与实践。作为劳动教育的启蒙者和劳动习惯的主要培养者,家长应鼓励孩子从小事做起,从生活自理做起,从小培养孩子承担家庭责任的意识,提升家庭生活技能,以家庭成员人人爱劳动、人人要劳动的良好氛围,激发学生劳动兴趣和热情。
  每个人的成长都是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作用的结果,劳动教育的实施和发展离不开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参与。学校、家庭、社会合力协同,才能真正有效开展家庭劳动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培养懂劳动、会劳动、爱劳动的新时代青少年。
  (作者系湖南女子学院研究员)

多措并举,全面提升养老服务质量

李瑢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满足数量庞大的老年群众多方面需求、妥善解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事关国家发展全局,事关百姓福祉,需要我们下大气力来应对。据2021年5月公布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第五号)》显示,截至2020年末,湖南省60岁及以上人口为1321.31万人,占总人口的19.88%;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14.81%,与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同类数据相比,分别上升5.34%和5.04%。新形势下,健全养老服务体系,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必须针对当前我省养老服务事业中存在的问题和短板,多措并举打通“堵点”、消除“痛点”、破解“难点”,以养老服务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提升老年群体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深化养老“放管服”改革,形成政策合力打通“堵点”
  近年来,湖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养老服务发展,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业放管服改革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养老服务机构综合监管的通知》等政策措施,为我省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但客观而言,养老服务市场有效供给不足、服务质量不高等“堵点”依然存在。推动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应持续深化养老领域“放管服”改革,打好政策“组合拳”,充分激发市场活力和民间资本潜力,激励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养老服务事业发展。具体而言,从养老服务机构准入与布局、养老服务上下游资源要素整合、发展多元化养老照护服务形式、构建标准化养老服务体系等维度深化改革,简政放权构建科学化的养老服务体制机制,创新监管构建立体化的养老服务监督体系,提高效率构建多样化的养老服务体系,方能进一步破除养老服务发展障碍,疏通湖南养老服务业发展“堵点”。
  满足多样化养老需求,推进协同合作消除“痛点”
  推动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应以农村养老服务水平不高、居家社区养老和优质普惠服务供给不足等人民群众感受深刻、反映强烈的“痛点”为切入点,以问题为导向,以服务为根本,满足不同类型老年群体生活需要。鼓励跨行业整合养老服务资源,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手段,实施“智慧养老+”体系建设,对老年群体的多样化需求予以客观分析和精准分类。推进政产学研多方协同创新,探索老年群体分类服务标准,精准识别老年群体日常生活、紧急救援、卧床护理、慢性病用药等养老服务需求,增加适老服务产品的研发与供给。不断创新养老服务模式,探索推行多元互补、多级联动的养老服务运营模式,让老年人享受到科技与社会治理水平进步带来的便利,使高质量的养老服务惠及居家和社区养老的老人,提升老年群体的便捷感、安全感、舒适感。
  规范发展加强监管,提升管理效能破解养老“难点”
  规范是推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全面提升养老服务质量,既要鼓励社会资本更全面、深入地参与养老服务供给,加速形成高效、公平的养老服务市场;也要进一步明确政府在养老服务业发展中的职责定位,加强监管提升养老服务管理效能,推动养老机构服务日益规范。政府要当好“裁判员”,加强行业管理部门和综合管理部门的协同协作,形成相互配合的综合监管机制,建立健全养老服务质量监测和综合评价体系、养老服务产品安全监管体系、养老服务业信用体系等,引导和激励养老服务主体积极转型升级、诚信守法经营、持续优化养老服务。同时,持续营造敬老爱老社会氛围,加大舆论宣传力度,通过正面激励和负面惩戒相结合的方式,打造一批有特色、有品牌、社会效益高的公建民营养老机构,通过示范带动其他养老机构质量整体提升。
  养老是“夕阳工程”,但却是“朝阳事业”。涵养关心、支持、促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良好氛围,形成政府主导、家庭尽责、市场和社会参与有机统一的良好局面,才能真正让老年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安享幸福晚年。
  (作者系湖南女子学院教授,湖南省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研究基地研究员)

以新时代党建

引领家政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吴长庚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家政服务业规模不断扩大、从业人员不断增加、企业数量持续上升,成为民营经济新业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我国目前发展阶段,家政业是朝阳产业,既满足了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的就业需求,也满足了城市家庭育儿养老的现实需求,要把这个互利共赢的工作做实做好,办成爱心工程。《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意见》明确要求,建立健全民营企业党建工作机制。加强新时代家政服务业党建工作,以党建引领家政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是省内外一些家政企业发展壮大的成功经验,也是当前一些家政企业发展需要补上的短板。
  党建赋能家政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党建引领家政企业把握发展的正确方向。家政服务业进入千家万户,服务老人小孩,需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和诚实守信、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其工作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决定了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和发展方向。抓好企业党建工作,能够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引导企业家树立大局意识;使企业狠抓服务质量,牢固树立客户至上工作理念,做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使家政企业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企业家精神,成为爱国敬业、守法经营、创业创新、回报社会的典范。
  党建引领家政企业提高凝聚力和战斗力。一些品牌家政企业的成功经验表明,抓好党建能够引领企业提高员工凝聚力和战斗力,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法宝。抓好企业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使基层党组织发展壮大,能够将党的组织优势和政治优势转化为企业的经营管理优势和发展优势,最大限度地将员工的力量凝聚起来,把他们干事创业的激情调动起来,为企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党建引领家政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是激励企业员工积极性、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的软实力,代表了干部职工的价值认同。抓党建的过程就是将党的先进思想和创新理论融入企业价值、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过程,也是引领企业文化形成发展、促进干部职工提升思想境界的过程。融合党的先进理念的新型企业文化,能够积极营造爱岗敬业、精益求精、服务人民的文化氛围,增强员工对工作的使命感、对企业的荣誉感、对团队的归属感,进而转化为企业的强大生产力,促进企业的健康长远发展。
  抓好新时代家政服务业党建工作
  加大组织创新力度,建好建强基层党组织。目前,家政企业大多数是中介型企业,员工流动性大,党组织建设具有一定的挑战。要创新党支部设置形式,将建立固定党支部和流动党支部相结合,或者探索建立多家企业联合党委(党支部)、楼栋党委(党支部),选配政治素质强、群众基础好、办事公道正派的党员干部担任党委(党支部)书记。同时切实加强党组织“五化”建设,使党组织成为促进企业发展壮大的坚强战斗堡垒。
  加强党员发展、教育和管理,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针对当前家政企业员工文化程度相对较低、年龄偏大、综合素质参差不齐的现实情况,要在夯实和创新支部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党员的发展、教育和管理,通过政治和业务培训强素质、亮党员身份上岗树形象、党员定期联系员工和商户等方式,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积极调动群众的政治热情和工作热情,建立党员和业务骨干双向转化机制,使“共产党员群体”成为带动企业发展的领头雁。
  加强制度建设和创新,推动党组织生活和活动制度化、常态化。家政企业要抓好党建,必须以政治为统领、以制度为保障。要坚持“三会一课”制度,并根据企业党员实际情况不断进行内容和形式创新。要结合重要时间节点和事件定期组织党员开展“主题党日”等丰富多彩的政治文化活动,推动形成制度和常态,增强党员的归属感、荣誉感和责任感,形成外化于行的行为准则与工作作风。
  (作者系湖南女子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

开展家政素质教育 助力乡村振兴战略

郑艳君
  乡村振兴战略是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按照“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的要求,对乡村居民开展以家庭生活为主要内容的家政素质教育,提升乡村居民的自身素质,激发乡村居民的内在力量,是让乡村振兴战略落地见效的重要之举。
  开展家政素质教育,协同解决乡村家庭问题与完善家庭功能
  养育孩子、经营婚姻、赡养老人是家庭生活的重要主题。乡村家庭教育问题,主要表现为教育观念较落后、教育方法欠科学、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等;老龄化困境,主要体现在老龄化背景下,家庭赡养功能呈弱化趋势,乡村养老面临严峻考验;婚姻方面,乡村则存在单身男性婚恋困难、离婚率逐年升高等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与乡村居民缺乏科学的家庭生活知识与经营家庭的能力密切相关。
  行之有效的办法是广泛开展家政素质教育。通过普及家政素质教育,家庭成员在长期共同生活中潜移默化、相互影响,滋养人性之温情、维系家庭之和谐,有利于从根源上避免出现家庭问题;同时还能完善赡养、生育等家庭功能,减轻国家对老弱病残幼等群体的保障负担与社会支持体系的压力。
  开展家政素质教育,推动乡村家政文化建设与文化治理
  家庭是社会治理网格中的基本单元。开展家政素质教育,宣扬家政文化,是基层文化治理的重要途径。将乡村家政素质教育纳入基层文化治理,效果持久、范围全面。
  继承传统文化,倡导优良家风。乡村文化中蕴含深厚的传统文化,“尊老爱幼”“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乡村文化中得以很好的传承与发扬。我国目前倡导的“诚、孝、俭、勤、和”等家庭美德,既是社会文明新风尚,更是古代家政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开启乡村家政素质教育,从传统家庭美德中汲取丰富营养,塑造传统美德典型,宣扬优良家风,有助于家政文化传承和现代幸福家庭的建设。
  融合现代文化,创新乡村文化。对乡村文化进行传承与创新是推动乡村走向现代化的重要环节。在家政素质教育中,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家政素质教育内容体系。通过广泛实施家政素质教育,发挥家政文化的乡村治理作用,有助于完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稳定社会治理的根基。
  开展家政素质教育,提升居民家庭生活质量与家庭建设能力
  家庭建设在教育引导家庭成员的同时,还承载着很重要的社会功能,能影响和辐射家庭成员之外他人的思想品格和行为方式。提升居民家庭生活质量与家庭建设能力,鼓励和引导家庭成员通过共同努力来塑造美好家庭,积极融入全社会的共建共享中,方能形成家庭建设与社会建设的良性互动,为建设和谐有序的美丽新乡村提供更深层和持久的力量。
  传播科学婚育观念。乡村居民养育多子女的意愿相对较高,但科学养育知识缺乏,存在传统的“重养轻育”观念。在支持、鼓励乡村居民生育的同时,应对广大乡村家庭进行优生优育的科学指导,提升家庭科学育儿能力。同时破除高价彩礼等陈规陋习,加强农村地区青年婚恋观、家庭观引导,倡导将新型婚育文化内容纳入村规民约、自治章程,补齐农村地区儿童早期发展短板,让高质量的人力资源成为乡村持续良好发展的人力保障。
  指导家庭经济管理。当前,电商成为推动创新农产品交易、增加农民收入、促进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及时有效地开展家庭财务管理、科学消费、网络购物、农产品推广等指导,是家政素质教育的重点。充分把握电商应用契机,培育更多的农村电商人才,推进当地农业产业向现代化转型,才能够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庭建设是国家建设、社会建设的基础工程。随着乡村家庭素质教育持续深入开展,良好家风将推动形成文明乡风,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强大的精神力量、丰润的道德滋养。
  (作者系湖南女子学院社会发展与管理学院副教授,本文为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重点项目《家政素质教育乡村扶贫实践的研究》<20A265>的研究成果之一)

与时俱进,推进家政服务业转型升级

沈婕
  家政服务业关乎千家万户福祉,既是朝阳产业,也是爱心工程,大有可为。在统筹推进经济建设和民生保障的大背景下,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的意见》,积极推动家政服务行业转型升级发展,助推家政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应当以标准化建设为主线,推进高效能治理;以人才培养为核心,夯实产业发展根基;以内容创新为基础,延伸服务触角;以高质量发展为方向,推动行业转型升级。
  以标准化建设为主线,推进高效能治理
  标准化建设是家政服务规范化、职业化发展的基础。进入新时代,与日俱增的市场需求,使得家政服务范围不断扩大,服务内容不断细化。然而,在家政服务业快速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如服务需求与服务供给不匹配、服务内容不规范、服务质量难保证、服务评价缺乏监管等问题,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家政行业服务标准的不健全。推进家政服务业供给侧改革,关键在于发挥标准的规范引领作用。开展标准化建设,应以家政行业规范化发展与高效能治理为目标,在服务内容、服务流程、服务标准、服务监督与评价等重点难点问题上有所突破,在企业管理、服务质量、人员资质、考核评估等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有所进展。通过制定实施标准规范行业准入,推进行业高效能治理,能够补齐行业发展短板,引领服务升级,保障和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
  以人才培养为核心,夯实发展根基
  与其他产业一样,人才同样是家政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重视家政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和培养,是促进家政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原动力。家政人才队伍建设与培养应以社会需要为导向,深化企业与高校人才融合培养机制,强化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针对家政行业不同门类建立多层次、多渠道、“宽口径”“全天候”的学习教育模式与培训渠道,鼓励“订单式”人才培养,“回笼式”继续教育,“1+X”证书制度试点。在精确调查市场需求与培训需求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的职业化理论培训与专业化技能训练,切实提高家政从业人员的综合素养与专业技能水平,分门类、分层次、分阶段为家政从业者构建通畅的职业晋升通道,为家政服务业的长远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以内容创新为基础,延伸服务触角
  随着经济发展与家庭生活方式的变革,家政服务的内涵与外延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居民健康意识和消费理念逐步升级,新时代的家政服务内容不再局限于提供传统的洗衣、做饭、带孩子“老三样”服务,而是朝着精细化、专业化、科学化的方向发展。这样的变化与升级,客观上对家政供需服务的精准适配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健康监测、居家护理新手段新模式新产品不断涌现的情况下,深化内容创新,拓展服务外延,延伸服务触角,延长产业链条,丰富家政服务内容的创新供给,赋予服务内容以更多的附加价值,方能推动家政服务供给侧改革,提高家政服务的品牌价值与社会经济效益。
  以高质量发展为方向,推动行业转型升级
  家政服务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行业亟待转型升级。要瞄准新时代家政服务消费领域与消费方式的转变,大力发展家政电商、互联网中介、“家政+”等家政服务新业态,引导家政企业分类、分层向纵深发展;要科学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互联网等辅助手段,通过海量数据分析,精准识别与匹配居民个性化、多样化的家政服务需求;要推动产业跨界融合,构建智慧家政服务产业链与生态圈,积极回应社会与市场对家政消费结构、消费方式迭代升级的需求,从而稳健有序地推动行业转型升级。
  “十四五”时期,家政服务业发展的挑战与机遇并存。无论是提前防范化解行业风险,还是推动行业转型升级,既需要直面困难的勇气,也需要化解风险的智慧。提质扩容,深化改革,多措并举地推进供给侧改革与需求侧管理,是推进新时代家政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作者系湖南女子学院教师,本文系2021年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青年课题《新时代家政服务质量评价体系构建研究》 <21B0844>的研究成果之一)

来源:《湖南日报》


分享到:
 
您是第                                     位访客